跳至主要内容

中国专家为何被老百姓称为“脑残”

百度词典中,"专家=专门欺骗大家"。这个戏谑的等式,得到很多人的共鸣,并且在一家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专家的"砖"情。这种专家被写作"砖家",意指活该被砖头砸的意思。确实,国人对"专门欺骗大家"早已忍无可忍,却又无可奈何。

30年前的反右到文革期间,大批专家、学者、学术权威被迫害,令中国知识界处于极端惶恐之中。迎合形势,献媚于政治需要,连钱学森那样的人竟也写起了胡扯文章,用物理学来证明亩产万斤量的所谓"科学性"。那种不得不而为之的行为,情有可原。改革开放后的头十年,专家们在"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思想的感召下,与时间赛跑,为中国现代化作贡献,让他们重新建立起科学权威。可没想到第二个改革开放十年后,专家们开始自我变质。以前挨别人的棒子打,90年代以来却是他们自己挥刀自宫,自我残害自个儿。

在中国经济转型期,最令人不解的是国内知名度甚高的经济学家一再发表完全悖于常理,也脱离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基本准则的言论,如:

"中国是否应健全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经济学家就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

"我把堵车看成是一个城市繁荣的标志,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堵车,那它的经济也可能凋零衰败。(1998年特大)水灾刺激了需求,拉动增长,光水毁房屋就几百万间,所以水灾拉动中国经济增长1.35%。"

"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反腐败力度在把握适当、要非常适度,如果力度把握不适当,间接带来的负效应也非常大。"

2008年,是中国大喜大悲之年。喜有奥运、神七等,但悲苦远超过了喜,让人在年终总结时,难展欢颜。从年初的大雪灾到火车出轨,跟着是更严重的汶川大地震、毒奶粉事件等,眼下又遇上国际金融风暴。这样艰难的时刻,社会需要专家给社会正确的指引,但专家的胡话却越发离谱。

"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

"'钉子户'为了他个人的利益,损害了包括开发商在内的多数人的利益!这也是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对待刁民政府要硬气,不要被刁民挟持。"

汶川人想异地重建,那是"逃跑行为",因为"汶川安全得很"。"不用去现场调查就知道那里的情况,因为我是专家。"

"我们政府对食品的监管力度,绝对是全世界的第一!"

"现在我们的人均寿命比30年前大大提高,60岁退休,活到90岁,吃30年养老保险,说不过去啊。"

这些所谓专家,越是在关键的时节,却越是要损毁专家的名节。说话似乎不经大脑,显得极为弱智。还有政府最高科研机构发表研究报告称公务员居"中国十大最辛苦行业"之首,中国农民幸福指数超过城市居民。这些所谓专家的过头言论,不是个别人,而是大面积的,至少是相当一部分。有人昨天还说两句人话,今天却突然冒出一大堆鬼话来。这些人究竟怎么了?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是历史因素。中国学界经过元明清三朝的压迫,尤其因清朝文字狱的打击,渐渐养成一种奴性思维。这种奴性思维,在服从救世主和自己充当救世主两面徘徊,令所谓知识分子难以形成独立人格。而后再经反右、文革那么大的折腾,学界的人格被彻底摧毁。过去长期的政治强化逼迫和苏俄式的学科分类体系,又让学人习惯了单向度的线性思维,让他们整体上失去了综合判断能力。人格不行,又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根基不牢,自然到了一定时候就丢人现眼。

一些是体制原因。中国学界的选拔体制,按照官僚体系设定。学者要取得所谓学术地位,往往靠的不是学术本身。这样,一帮滥竽充数之辈渐渐取得话语权,他们被封为权威、博导、院士等等,享受国务院津贴,还能频频得奖。然后,一些人参与政府决策,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本来抬高其学术地位。而实际上,他们不过是学术骗子。另外还有一些人,曾经有过认真的学术研究,但在地位建立之后,热衷于学术以外的事务,结果学术能力变得极差。

一些是利益的交换。不少所谓专家在结交权贵、富豪中得到好处,就轻率地出卖自己的学术良心。拿了别人的钱,自然要替别人说话。

除了学人本身的原因外,媒体也要对此承担一定的责任。中国媒体逐臭风盛行,令胡言乱语"专家"欺骗大家提供了很好的舞台。一些人丢脸了,媒体发觉所谓的专家不过是草包或混账,完全可以弃之如蔽履。但我们的媒体偏偏喜欢炒作这种人等,不断采访,不断向其约稿。与媒体相呼应的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争相逐臭。有人今天说了昏话,媒体报道了,第二天就被人请去"演讲"、"指导"。这种人出了恶名,在个人收益上不减反增,他们说昏话胡话还有什么顾忌?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投机分子就又发现新的活路,就是搏出位。就是要说些轻浮的恶心的雷人之语,引得逐臭者注意。有一种人比较特殊。在自己专业领域没大错,但喜欢在没有正确判断能力下,在非专业领域大放厥词。这也是搏出位的一种表现,反正就是要变成热点人物,作万众聚焦的兴奋点。被关注了,就又很多收益,那何乐而不为?

现代中国人在本土,得不了诺贝尔科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也产生不了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大思想家,难道仅仅是洋人看不起中国人吗?诺奖得不得无所谓,但中国大学、研究机构在世界上所处的学术位置,却是韭菜拌豆腐,一清二楚。

学术之风决定了学术水平,学术水平决定了国家未来发展。在中国专家纷纷报废的今天,我不敢相信未来什么美好明天。更可怕的是传承。以中国现在的这种专家们的德性,能够为中国的后来者传递什么样的知识与文明?

"拉倒吧。"我想起一则小品中的台词。
 
2009-01-02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20个免费的SEO网站分析工具

  在开发和维护网站的过程中, 网站分析 将对网站的前途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今天暴风彬彬为大家收集了20个用来对自己的网站进行分析的资源或工具,而且它们几乎不用注册甚至下载就可以使用哦。有些可以说是 SEO 必不可少的工具!还等什么,快往下看…   下面要介绍的这20个工具,有些能对你提交的网站进行详尽的分析并作出详细的分析报告,甚至提示如何解决网站存在的一些问题,以达到优化效果;有些工具只是提供一个大体的分析。我相信其中大部分都会对你的SEO工作有所帮助,而且会是你的网站维护起来更有意思 :-D  译者注:您还可以参考以下网站优化相关文章: 《 浅谈网站用户体验UX与SEO的关系 》 《 推荐两个SEO辅助搜索工具 》 《 Google 评价 blog 的指标 》  《 Google 网页排名背后的技术 》  1. Website Grader   Website Grader是我平常比较喜欢使用 SEO分析工具 ,因为它分析得很全面,可用性也很高。通过Website Grader你将得到一个关于你提交的网站的非常详尽的分析报告,报告涉及到了网站的各个部分,比如页面结构、域名信息、标题摘要信息(h1,h2,h3 这些)、Google索引数量和bot最后爬行日期、RSS是否正确、Google/Yahoo/Alexa/MSN上的反向链接数、 Technorati排名、del.icio.us的收藏数、Alexa的排名情况和Google PageRank值。并且还会对提交的网站进行打分及网站出现的问题的修改建议。通常Website Grader所提出来的修改建议是很有价值的,而且能详细的致命问题出在哪,如何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2. Trifecta   Trifecta是这20个 SEO工具 中比较独特的一个,它以不同的标准分析一个网页、一个博客甚至一个顶级域名下的整个网站,他最终会为你提交的网站总结大致的分数及报告。如果不是会员的话每天可以申请一份分析报告。 3. Spider Simulator   这个分析工具会对你提交的网站进行相对于搜索引擎友好度的分析,并对提交的网站进行评分。主要的评分标准是Meta标签的使用、网页的标题、图片和Alt属性...

十年来浏览器行业没有出现新内核

Opera首席执行官Jon S. von Tetzchner今天表示,就浏览器来说,虽然互联网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发展期,但浏览器内核本身实际没有实质突破,谷歌Chrome虽然是个新的浏览器,但与苹果Safari一样都是基于WebKit内核,"可以说,十年来浏览器本身没有出现新内核",Jon表示。 作为一家老牌的浏览器厂商,Opera浏览器桌面版市场占有率远远落后于IE和Firefox,但是在移动产品市场中,Opera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IDC今年10月的统计数据显示,Opera mini版全球活跃用户已经超过2100万,同时Opera还通过与老牌游戏机厂商任天堂合作将Opera 浏览器内置到NDSL掌机和热销的Wii游戏机中,Jon表示,"Opera mini 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产品之一,今年1到9月Opera mini的用户量增长超过350%,在中国我们也通过与空中网的合作不断提升市场份额"。Opera mini也使用了云计算的概念,在手机上网时,服务器端会进行数据压缩,手机用户上网访问WWW网页会拥有更快的速度和效率。 事实上,Opera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跨平台浏览器厂商,Jon表示,"不管是手机、还是移动设备、还是机顶盒、还是电脑,Opera都可以提供优质快速稳定的浏览器。" 不过Jon也坦陈,"对Oprea来说,我们的营收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比较传统的仍然是软件授权预装和桌面版流量点击分成,不过从今年开始,Opera已经开始与T-Mobile等重要运营商开始按照Opera mini的用户活跃度进行合作分成,这是Opera未来的一个巨大增长点。" 1995年末,Jon S. von Tetzchner与Opera总程序设计师Geir Ivars y在挪威成立Opera Software 公司,之前两人供职于挪威最大的运营Televerket ,1995年,Televerket 更名为今天的Telenor。   2008-11-28   洛阳生活信息点评网:http://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