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是谁曝光了谷歌涉黄事件?高也成了新闻讨巧的替罪羊

在发这篇日志的时候:
RT: @rtmeme: 转:@月光博客 "高也"这个词在谷歌、谷歌博客搜索、百度、有道、雅虎中国里都被屏蔽了,操纵舆论居然能达到这种地步。


于是我也只好趁早转移下阵地,把这篇报道发到别的地方,看样子是国内的"中文搜索引擎"全部对"高也"哑巴啦。还是人肉传播吧。。

早在今年的1月和4月,谷歌中国也因为相同的事情而遭到了媒体的曝光和指责,但这是央视首次以《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三档节目密集火力报道这一事件。有评论指出,事件极有可能使得目前对"绿坝"软件预装的争议宣告结束,"绿坝"的预装变得合情、合理、合法。
近日看到让人吃惊的消息:昨晚,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三档节目先后曝光和评论了谷歌涉嫌传播低俗、淫秽信息,被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谴责,在全国人民面前"露了脸"。
让我吃惊的不是谷歌被曝光,吃惊的是被曝光的力度:同一天晚上,央视三档重点节目,讨论同一个话题:谷歌涉黄,想想除非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的时候央视才会有如此的力度来报道,而现在,对一个互联网公司这样的曝光也许意味着什么?
那么,到底是谁引爆了谷歌"涉黄门"事件呢?
09年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委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先后通报了10批网站涉嫌传播低俗与黄色内容,被限令整改。而谷歌刚好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被被先后曝光2次,整改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中国有句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既然已经被曝光过两次了,谷歌显然还没有做到让人满意的地步。于是,事不过三的这条准则发飙了:昨天的第3次曝光,也许会让谷歌记性大长。表面上看,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和谷歌整改不力成了这个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
但是,真正引爆谷歌"涉黄门"事件的,恐怕还有两个因素值得我们思考。在此之前,就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已经多次报道过。此次曝光谷歌涉黄事件,目的不仅仅在于说明国内互联网并不干净,低俗、淫秽、色情的内容仍然存在,央视的报道也同时说明:来自境外的黄色、淫秽信息通过谷歌网站被网民搜到。由内及外,这一转变也向大家说明全球的互联网环境中低俗、淫秽色情信息到处都有。这,也许是谷歌"涉黄门"事件的又一引爆点。
第三个引爆点,我们就要从谷歌自身来寻找原因了。被曝光两次整改措施不到位,还让网民轻而易举的搜索到低俗、黄色淫秽图片、文字、视频等,此其一;其二是谷歌崇尚技术的工程师思维导致的。从央视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出问题的是谷歌的两个产品,GoogleSuggest和 GoogleTranslate两个产品,这一直是Google引以为傲的产品,尤其是GoogleSuggest。但很遗憾,我们在央视的报道中看到当网民输入"儿子"的时候竟然GoogleSuggest排名前三的建议竟然是"儿子与母亲的不正当关系"和"儿子与情人"、"儿子与母亲发生性关系"这样不伦而且淫秽、有诱导性的文字,这种内容我想在人类社会的任何角落都不会被人所接受。Google的这种内容审查方式和建议方式从本身来讲就有问题,让谷歌备受非议也是正常的。
外部的互联网环境以及Google崇尚技术的工程师思维综合,引爆了谷歌"涉黄门"事件,也许这对Google来说是件好事,需要反思的东西很多,我们试目以待吧。
指责谷歌涉黄大学生是央视"内部人员"
"心神不宁"成最新网络流行语
6月18日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中,一位名叫高也的大学生接受采访时痛斥了谷歌中国链接色情信息,说黄色信息害得他的同学"心神不宁"。但随后有网友发现,这位大学生就在《焦点访谈》实习,一时间"《焦点访谈》造假、采访内部员工"之类的帖子传遍网络。而随着"心神不宁"红遍网络,有网友曝光了高也的博客、QQ号、手机号、甚至他女友的身份和照片。这种人肉搜索行为受到了一些网友的批评。


高也是一个在央视《焦点访谈》实习的大学生,因在新近播出的一期《焦点访谈》中接受采访,谈谷歌中国链接的色情信息,说黄色信息害得他的同学"心神不宁"。因为他的"实习"身份被网友曝光,一时间"《焦点访谈》造假、采访内部员工"之类的帖子传遍网络,"心神不宁"也成了网络热词,有网友还曝光了高也的博客、QQ号、手机号、甚至他女友的身份和照片。无奈之下,高也和女友只好分别关闭了自己的博客(6月21日《扬子晚报》)。
  黄色信息是否曾经害得高也的同学"心神不宁",这已经不太重要,症结问题是高也作为《焦点访谈》的实习生,能否成为新闻类节目《焦点访谈》的采访对象。虽然高也确实还是一个大学生,但他毕竟在《焦点访谈》这个栏目实习,说他是《焦点访谈》的"内部员工",并非言过其实。也许他正扛完摄像机,支好三角架,然后就跑到镜头前,代表一个大学生接受采访。说这样的新闻是假新闻,可能言之过甚;但说这是只图省事的讨巧新闻,可能一点也不过分。依照设定的新闻思路,就近找个能按设定思路说话的被采访者,省力和便捷自不待言,但它的真实性恐怕就有点难说。高也倒霉,就倒霉在他成了这种讨巧新闻的替罪羊。
  只要是新闻,无论是狗咬人的常态新闻,还是人咬狗的非常态新闻,记录的都应该是客观事实。但有许多新闻,制作之前就设定好调子,它记录的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怎样",而是按照预定要求的"应该怎样"。由什么样的人接受采访,被采访的人应该说些什么话,自然都必须合乎设定的思路。这样一来,有些新闻,宣传的意义固然有,但真实的价值却往往缺乏。受众不喜欢这样的新闻,也就往往在意料之中。没有网络这样平台的时候,观众也许就只能换频道,骂几句,现在可以人肉搜索了,受访者就成了这类新闻的替罪者。对高也来说,这肯定不是好事,做讨巧新闻的替罪羊,有些不公平,很无辜,也很无奈;但对新闻制作来说,花费的精力少一点,招惹的麻烦多一点,讨巧而不划算,今后若能不再讨巧,也许未必不是好事。


是谁曝光了谷歌涉黄事件?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前员工称社区网络是Google最大弱点

北京时间3月7日消息,Google员工近日掀起了离职创业之风,并且主要的创业领域为社区网络。有前Google员工指出,社区网络正是Google最大的弱点。以下是今天美国科技博客的主要内容。   Bits:分析师称移动运营商之间将出现价格战   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师Craig Moffett日前在一份报告中称,由于手机普及率已经很高,因此移动运营商将很难继续实现增长,而运营商之间将出现价格战。来自美国各主要运营商的最新数据显示,用户增长的速度正在大幅放缓。08年美国手机用户数仅同比增长5.9%,而09年可能进一步下降至3%。而一旦出现价格战,运营商的营收增长也将趋于停滞。Moffett甚至表示,整个移动通信产业即将崩溃。移动运营商目前将希望寄托在智能手机上,智能手机用户通常会更多的使用数据业务。   WebProNews:员工称Google最大弱点在社区网络   前Google员工Bindu Reddy和Arvind Sundararajan近日创立了一家社会化网站Likaholix,这是前Google员工近期创立的数家网站之一。分析认为,导致Google员工离职创业的原因有二。首先,Google目前的规模太庞大,因此很难将一些好的创意引入核心业务中。其次,在网页搜索领域对Google发起挑战是愚蠢的,Google最大的弱点在于社区网络和实时搜索。Reddy认为,Google未来最大的威胁来自Facebook和Twitter,而不是微软和雅虎。   Search Engine Land:AdSense发行商起诉Google获胜   AdSense广告平台的一名用户近日对Google提起诉讼并获得胜利。Google此前关闭了该用户的AdSense帐号,理由是该帐号"对广告主造成威胁",但Google并未具体指出这一威胁是什么。该用户随后起诉Google,并要求Google赔偿721美元。尽管Google的法律代表声称Google有权终止用户帐号,并且已经向该用户支付了721美元,但法庭最终判决结果仍然要求Google支付这笔钱,以及40美元的庭审费用。这一诉讼或许将成为其他AdSense发行商未来起诉Google的依据。   VentureBeat:全部iPhone应用程序总售价超7万美元   尽管RIM、微软和Palm等公司均推...

八个出人意料的接吻高招

   你和他,面面相对,心旌摇曳,鼻子慢慢贴近,嘴唇轻轻相触,舔舐、吸吮,享受巧克力般的甜蜜滋味,电流迅速传遍全身上下每个细胞……     雕像吻     让他静静站立一分钟,仿佛一尊你顶礼膜拜的英雄雕像,任由你吻他个死去活来,耳际、双颊、嘴唇、脖子、胸脯……他不动弹,也绝不还"口"。你的热吻将令钢铁硬汉感觉到酥了、软了,最后High了,刹那间幻化为无形。然后转换角色,你当女神,让他狂吻你。     镜吻     精心构造诗意背景,在大镜子前做接吻游戏。别忘了涂上珠光唇彩,使美唇光鲜照人。睁大双眼,从镜子中欣赏每个醉人的细节。先将耳朵贴在他宽阔的胸前,悉心 倾听他的心跳声,然后让他如法做,心跳加剧之时最能感知对方的兴奋度。温柔四射的目光交接,足尖快乐地蜷曲,手指沿着他的唇部外侧自上而下轻轻抚摸,触及 他的下唇时轻拧一下,然后一把拉近他,吸那片性感热唇入你的口。轻拧的微痛感会刺激他更加亢奋。     数数吻     让他在1—20之间选择一个数字,比如6,然后吻他6遍,逗弄任何性感地带。每个吻变换压力、长度和湿度,或轻柔如羽,或湿气蒸腾,或若有若无,或低吟浅 尝,或密密咬合。其间,伴以热情的喘息,深深吸一口气,轻送入他嘴中,同步呼吸,分享你们的生命气息,合二为一,激情如春风荡漾。     猜谜吻     你尖挺的唇尖在他嘴里顽皮游走,轻触每个甜蜜部位,顺着口腔顶伸向喉咙,再向侧面移动,沿着齿龈滑行,潜入舌头底部,然后,让他猜猜你拼写出什么字母,并 约法三章。如果猜错,罚他吻你,想要多长就多长。用这种由你主动出击的吻,探索不曾涉猎的性感角落,恣意的驰骋带来无限的满足,飘飘然入仙境。最后结束 时,你的舌头环绕住他的唇,彻底覆盖,强有力的收势更能让他心神荡漾。     灵魂吻     四目相锁,深情凝视,能坚持多久就多久。火辣辣的目光仿佛一束高能激光,穿透对方灵府最深处,脑中幻想翩翩,想尝试...

张鸣:对网络事件管制的思路可不可以换换

作者:张鸣    在传统社会里,每个人都有人管,每桩事都有人管,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没人管,就属于天高皇帝远,泼妇刁民之所在。今天的很多基层官员,依旧习惯 于管人,管事;把事情管住,把人看牢,就是尽职尽责。但凡有个什么事,出了控制的范围,就惴惴不安,生怕局面失控,天下大乱。这样的官员,在面对互联网的 时候,有点不适应了。   《瞭望》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通过调查,反映了一些基层干部的忧虑。这个调查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网上群体性事件。这个词指那些在网络间对 政府不当行为、官员腐败以及其他网络事件的讨论、炮轰,乃至人肉搜索和"追杀"。在这些基层干部看来,网上群体性事件跟地面上的类似事件不同,有三个"进 不去":"基层党组织'进不去',思想政治工作'进不去',公安、武警等国家强制力'进不去'。"   习惯于人盯人,上下其手进行管制的干部,习惯于什么地方都能进入施行管制的干部,碰上虚拟世界,突然之间不适应了。其实呢,什么地方都能进,什么事都可以下手管的世界,才是老皇历,即使不是帝制时代,也是以政策代替法律的旧时光。   在现代法治社会,对于官员而言,某些地方就是不能进,有些事就是不能管,要分清公域和私域,学会依法行政。当然,网络事件往往涉及公共事务,按 道理,地方政府应该过问。但是,所谓"网上群体性事件"这一概念,是不合适的;群体性事件,大多是地面上闹出来的,而且多数事件都跟地方官员处置不当有 关,跟官员的腐败有关。很多地方政府,不在遏止地面上群体性事件的源头上下工夫,对官员加强约束,强化其责任心,反而把精力都用在事件发生之后的信息控制 上,先是尽可能不让消息上网,上了网之后,则花大力气摆平一些门户网站,摆平有关部门,甚至不惜工本,请专业公司,在网上发布"正面"消息,抹黑有关帖 子。对他们来说,网络这个虚拟世界,的确可恼,如果基层党组织能进去,思想政治工作能进去,公安武警也能进去,那该多好呀。其实,如果在地面上的事件发生 之前,对于事件的源头,这三个东西早点进去,何至于有后来的事件呢?   客观地说,现在的网络上,不是没有人造谣,更不是没有人造政府的谣,意图掀起风浪。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