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的时候,看到审计署派出万名审计人员深入灾区监督救灾款的使用状况的新闻,内心就有一种直觉:中国不远将来最大的腐败毒瘤在它内部孳生。
前段时间最高法院副院长落马已经旁证了自己的直觉:没有平衡的权力体系,当权力失去制衡的时候,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灾难。当象征正义的最高法院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超级腐败丑闻,那么比他们更直接接近巨额资金的审计署更难洁身自好。而最新的消息时,审计署隐约已经跻身为中国排在党,政府,人大,政协之后的第五套权力班子,一个国务院下属的部门的权力跃升说明其职责的重要性:越来越严重的经济腐败已经对这个国家的政权根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重创,而审计署显然扮演了特洛伊城英雄赫克托尔的角色,担负着拯救政权于危难之中重任,不过效果如何,大概路人皆知了。
最近由于所谓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大批民脂民膏被分发下去,审计署和纪检委又开始行动起来,担负监督起资金使用状况的重任。最近从宣传部门得来的消息,由于中央纪检委巡视组的英明,成功地揪出一批蛀虫,看来中央的那些人又开始玩杀鸡儆猴的把戏,鸡是杀了几只,至于猴能否在金元面前缩手,那就是个问题了。贪腐在中国已经是一个愈演愈烈的社会问题,当年曾崭露头角的反贪局在中国官场普遍的贪腐风气的腐化下很快就不出声了,除了抓出几个倒霉的替死鬼就没什么作为了,基本重大的贪腐案子都是中央层面的纪检委揪出来的。用脑子随便想想,在党政权力一家独大的局面下,龟缩在检察院小衙门里面的反贪局能翻出什么花样呢?
能够抑制贪腐的只有两种力量:法律制裁和道德压力,而法律制裁其实也是建构在社会道德基础上面,所以实际上只有一种道德力量在制约腐败。汶川地震之后,关于道德的讨论此起彼伏,曾为范美忠写下"请拿开台面的道德,让我内心继续黑暗"的话,表示对这个社会伪道德的愤慨。毫无疑问,我们的道德一直在向下沉沦,才会出现范美忠现象。当社会公德沉沦于个人私德之下,任何要求个人为公众的利益负责都是一种不道德的事情,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我才投入为范美忠分辨的论战之中。这个社会贪腐已经成为一种风气,甚至成为一种流俗的时候,道德力量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约束力。由于没有一种制度上对群体天然善恶感的支持(个人投票权的丧失),贪腐在这个国度已经是路人皆知,甚至主动露腐的情况时时出现,众多豪华办公楼的现身说法就是例证。
可以说现在贪腐的社会成本已经降到很低的层次,权力阶层正义感的丧失,被统治阶层正义感得不到声张,导致这个国家贪腐已经处于公开状态。汶川地震之初出现挪用救灾帐篷的事件,红十字会卑鄙的做法等等这种在救民于水火之间居然为自己公然牟利的做法就是这种贪腐成本基本低廉的体现。因为在那些官员的内心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国家的就是自己的,只是拿多拿少的问题,根本就不会有任何后果。在权力得不到监督的体系下,不在大地震这种特殊状况下,相信他们肯定不会因为这种"琐屑"事件而遭受惩罚。而实际上他们确实也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惩罚,因为"法不责众",在人治的环境中,任何执法力度都必须从个人内心感受出发,由于社会道德水平的沉沦,执法者从建构在社会公德水平上自己的私德出发,自然只会给与一个面子上能说过去的惩罚。
当贪腐的社会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以往高不可攀的中央纪检委就已经陷入到这种糖衣炮弹中,这几年频频有中央纪检委工作人员落马的消息就是明证。这还是和金元间接相关的部门,而审计署作为直接对金元负责的部门,在社会贪腐成本如此之低的情况下,权力自证的欲望越发不可收拾的境况下,自然成为腐败毒瘤孳生的最佳场地。当中央出台经济刺激计划的时候,我的第一印象是饮鸩止渴。大量资金投入基础建设,而这往往是最容易孳生腐败的事业,豆腐渣工程往往可以把甚至最高达80%的建设资金由国家资金转化为个人所得。在如此具有诱惑力的金元勾引下,在贪腐成本低至底线,利润可达1000%的情况下,马克思关于资本家的论断马上生效。审计署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审计风暴只是提高了自己佣金的筹码,因为我们必须从人性的角度来剖析人内心的贪欲,由于没有有效社会道德的制裁,这种贪欲必定会找一个渠道宣泄。一旦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达到利益平衡,审计署就会从监督者的角色转化为同谋者的角色。
一个范美忠已经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个体善恶感为什么得不到声张了,可是今年已经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事件发生在这片神奇的国土上,审计署毫无疑问在癌化,尽管现在它依然是一幅正义守护神的模样。
2008-12-1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