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大 学是一个怪胎,进去的是精英,出来的是蒲公英;提高的是学费,降低的是教学质量;增加的是专业数量,减少的是就业质量......这一切的一切是因为大学 和娱乐界一样,辉煌的外表下暗藏着许多潜规则,把原本纯净的象牙塔变成了雷峰塔!可怕的这些潜规则虽然危害力惊人,但却很少被外人所知,而且我们还得继续 忍受和默认它们的存在!80后总结大学校园潜规则
一、成绩与老师的印象成正比
大学不比中学,升学率不再是老师们多拿工资和奖金的充分必要条件,学校的实力也不再以学生成绩为标杆,考试从出题、阅卷到评分基本上由任课老师说了 算。所以,学生成绩如何,也就由任课老师一人说了算。那些平时出勤率高的,上课回答问题积极的,逢年过节送过礼的,基本上期末成绩都不会低,反之亦然。期 末的成绩单,说白了,就是一张老师对学生的印象单。
二、学生会选举只是形式
美国的 学生会主席是学生们选出来的,中国的学生会是老师们定出来的。候选人演讲、投票、选举,似乎学生会的选举每一步都很民主,都很公平。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 其实在每次选举之前,主席的人选早就敲定了,选举只是显示校园民主的一个幌子,未来的主席说不定早已喝过庆功酒了。这不是某个高校的个例,而是普遍的事 实,建议美国人权机构多关注关注这些问题,这是多大的反民主现象呀!
三、party员都是内定的
对大学生而言,party员永远属于那些会拍老师马屁的人。因为party员不是选班委,经公开投票选出。能不能入party,完全是老师们说了算,每天只会啃书本的书呆子就等着25岁退团后做平民吧!
四、课本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电脑书是落后市面需要两个版本的,会计书是与事实严重脱轨的,英语书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惟有哲学书是不会落伍的,但却是照原价收费的。其实谁不知道, 学校一学期的购买量成百上千,新华书店怎么也要打五折吧,可交的书费却九点九折都不打,多余的书款不是成了老师们的午餐补助,就是买了中秋节的一盒月饼。
五、药只开便宜的
国家每年拨给大学生一笔不菲的医疗费,但当我们生病时,开出的药却是最便宜的。这还不算,一次,一个同学买了一袋抗菌优,出厂日期竟是1979年的!比他还要早出生几年。真不知道医疗费都跑哪去了!
六、爱情多在毕业时枯萎
大学的爱情是最美好的,没有中学时的稚气,没有大龄者的枯燥,有的只是激情和单纯。但美好的东西多很短暂,大学里没有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爱情多是建立在经济基础稳定的基础上。一旦毕业,面临就业、成家等诸多现实,爱情不再坚强,而是严重缺钙,枯萎是自然的事情。
七、文科生是失业主力军
文科生就是比理科生就业艰难,不为别的,看看这些专业就知道了。博物馆专业、图书馆专业、中国革命史与中国Communistpartyparty 史、社会工作、言语听觉科学、档案学……这些五花八门的专业要么没有市场前景,要么只是太笼统,让人摸不着头脑,就算一些稍微好点的专业,课程设置也是博 而不专,所以,文科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多半与本专业无关,所学不能所用,失业率自然高过理科生。
八、文凭是学费买来的次品
上大学只是一笔交易,交学费拿文凭,即使学生不这么想,学校也是这么想的,因为扩招本身就是一项拉动内需的举措。一个大学生养活了老师、书商、食堂、网吧老板等一大帮子人,而买来的文凭却越来越不值钱。与20年前相比,现在的大学毕业证贬值了不知多少倍。
九、。。。。。。。。
十、考前一周≥一个学期
又一个文凭贬值的重要证据。一本几百页的课本,即使一个学期不上课,只要考前一周恶补一下,看看笔记,记记老师画的重点,一般都会顺利通过。我打听过,这种在所有大学生都存在,以敷衍的态度教学,大学生焉有不差之理?
一、成绩与老师的印象成正比
大学不比中学,升学率不再是老师们多拿工资和奖金的充分必要条件,学校的实力也不再以学生成绩为标杆,考试从出题、阅卷到评分基本上由任课老师说了 算。所以,学生成绩如何,也就由任课老师一人说了算。那些平时出勤率高的,上课回答问题积极的,逢年过节送过礼的,基本上期末成绩都不会低,反之亦然。期 末的成绩单,说白了,就是一张老师对学生的印象单。
二、学生会选举只是形式
美国的 学生会主席是学生们选出来的,中国的学生会是老师们定出来的。候选人演讲、投票、选举,似乎学生会的选举每一步都很民主,都很公平。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 其实在每次选举之前,主席的人选早就敲定了,选举只是显示校园民主的一个幌子,未来的主席说不定早已喝过庆功酒了。这不是某个高校的个例,而是普遍的事 实,建议美国人权机构多关注关注这些问题,这是多大的反民主现象呀!
三、party员都是内定的
对大学生而言,party员永远属于那些会拍老师马屁的人。因为party员不是选班委,经公开投票选出。能不能入party,完全是老师们说了算,每天只会啃书本的书呆子就等着25岁退团后做平民吧!
四、课本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电脑书是落后市面需要两个版本的,会计书是与事实严重脱轨的,英语书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惟有哲学书是不会落伍的,但却是照原价收费的。其实谁不知道, 学校一学期的购买量成百上千,新华书店怎么也要打五折吧,可交的书费却九点九折都不打,多余的书款不是成了老师们的午餐补助,就是买了中秋节的一盒月饼。
五、药只开便宜的
国家每年拨给大学生一笔不菲的医疗费,但当我们生病时,开出的药却是最便宜的。这还不算,一次,一个同学买了一袋抗菌优,出厂日期竟是1979年的!比他还要早出生几年。真不知道医疗费都跑哪去了!
六、爱情多在毕业时枯萎
大学的爱情是最美好的,没有中学时的稚气,没有大龄者的枯燥,有的只是激情和单纯。但美好的东西多很短暂,大学里没有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爱情多是建立在经济基础稳定的基础上。一旦毕业,面临就业、成家等诸多现实,爱情不再坚强,而是严重缺钙,枯萎是自然的事情。
七、文科生是失业主力军
文科生就是比理科生就业艰难,不为别的,看看这些专业就知道了。博物馆专业、图书馆专业、中国革命史与中国Communistpartyparty 史、社会工作、言语听觉科学、档案学……这些五花八门的专业要么没有市场前景,要么只是太笼统,让人摸不着头脑,就算一些稍微好点的专业,课程设置也是博 而不专,所以,文科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多半与本专业无关,所学不能所用,失业率自然高过理科生。
八、文凭是学费买来的次品
上大学只是一笔交易,交学费拿文凭,即使学生不这么想,学校也是这么想的,因为扩招本身就是一项拉动内需的举措。一个大学生养活了老师、书商、食堂、网吧老板等一大帮子人,而买来的文凭却越来越不值钱。与20年前相比,现在的大学毕业证贬值了不知多少倍。
九、。。。。。。。。
十、考前一周≥一个学期
又一个文凭贬值的重要证据。一本几百页的课本,即使一个学期不上课,只要考前一周恶补一下,看看笔记,记记老师画的重点,一般都会顺利通过。我打听过,这种在所有大学生都存在,以敷衍的态度教学,大学生焉有不差之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