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奶粉中的婴儿杀手?
最近备受大家关注的婴儿奶粉污染事件将一个默默无闻的化合物——三聚氰胺引入公众视野。近日,奶粉的生产商发出公告,三聚氰胺是导致多名食用此奶粉的哺乳期婴儿患上肾结石的罪魁祸首。
三聚氰胺(melamine)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在工业上是制造树脂的原料,用于制造日用器皿、装饰贴面板、织物整理剂等,还可以作为氮肥应用于农业。这样一种似乎不能当营养品的化合物为什么会出现在奶粉里?据说是“不法奶农”将三聚氰胺掺入鲜奶中,使得这个有微毒的化合物祸及嗷嗷待哺的宝宝们。可是“不法奶农”为什么要将三聚氰胺掺入鲜奶中?难道是为了使鲜奶更白更浓更香更甜更打秤,卖个好价钱?
目前国内大部分奶制品厂家对鲜奶收购都实行“按质论价“原则,以蛋白质含量为主要检测指标,即你家奶牛挤出来的鲜奶中蛋白质含量越高,卖出的价钱就越高。而目前广泛应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叫做凯氏定氮法,即通过检测氮元素含量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因为氮是蛋白质的必需化学元素。凯氏定氮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无法分清检测到的氮是来源于真正的蛋白质,还是来源于其他伪劣假冒的有机化合物。非蛋白的有机氮的最常见来源是什么?动物的尿!尿里含有丰富的尿素,而尿素也是氮含量很高的有机化合物。因此,在奶制品厂家收购鲜奶时,的确要防备一些“不法奶农”往鲜奶里掺加做化肥使用的尿素甚至牛尿、人尿,而且目前也有一些相应的检测手段(1)。而三聚氰胺作为高氮含量的有机化合物,如果被添加进入鲜奶里也就不难理解了——不是为了使鲜奶更好喝,而是为了提高伪蛋白含量卖个好价钱。不过按理说,既然被掺入鲜奶的尿素都有方法检测,为什么三聚氰胺就成了遁形无影的杀手,逃过生产厂家的质量监测,那就不是我能回答的问题了。
然而,三聚氰胺除了被有意直接掺入鲜奶中,还有没有别的途径进入鲜奶呢?有一种可能就是被含三聚氰胺的饲料所污染。早在四五十年代,美国人就发现用掺有一定比例的尿素或者三聚氰胺的混合饲料替代天然全蛋白饲料喂养牛羊,同样可以使它们不停的长肉或者产奶,表明这些饲养动物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有机氮转化出我们需要的动物蛋白。然而后来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发现,由于三聚氰胺不能被这些动物完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长期食用三聚氰胺的动物反而体重下降。而且毒理实验也表明三聚氰胺有微毒性,在动物内长期积累会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有损伤,引起肾结石甚至膀胱癌。因此,三聚氰胺被踢出饲料配方,并且成为美国农业部和食品安全监察局规定的检测项目。相比之下,尿素则成为全蛋白饲料的理想替代品,至今仍是主要的饲料添加剂。但是,我国并没有明文禁止使用三聚氰胺作为饲料添加剂,依然有一些饲料生产商往饲料中添加廉价的三聚氰胺,冒充饲料中的蛋白(氮)含量。直到2007年3月,在美国发生了宠物食品被三聚氰胺污染而导致小动物死亡的事件,追踪来源发现污染源是来自中国的原料,引发中国饲料业的出口危机,这才引起中国有关部门的重视(2)。2007年6月,中国农业部发布《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的公告,确定了饲料中三聚氰胺测定的农业行业标准。然而公告只是公告,至于是不是能防止饲料生产商往饲料里猛添三聚氰胺,是不是能避免奶农用含三聚氰胺的饲料喂养奶牛,那也不是我能解答的问题了。
饲料中的三聚氰胺有没有可能被奶牛吃了后直接进入分泌的鲜奶呢?根据2001年欧洲医药制品监察局的一份综合报告显示(3),被动物摄入的三聚氰胺会小剂量残留在肌肉、蛋和奶中。不过报告也同时指出,在大鼠的实验中,只有高剂量的服用三聚氰胺才会导致肾结石。因此,如果奶牛真的吃了含三聚氰胺的饲料,即使在鲜奶中有残留,也应该是极低剂量的;而微量的三聚氰胺在婴儿体内经过多久积累才会引起肾结石,尚不明朗。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可能来源于掺入的低廉蛋白粉。这些蛋白粉是指小麦蛋白、豆蛋白、米蛋白等植物蛋白,而这些蛋白多用来做饲料,本质上还是用三聚氰胺作为添加剂来提高伪蛋白(氮)含量。至于奶粉中会不会在生产过程中被添加这些含三聚氰胺的植物蛋白,那更不是我能解答的问题了。不过还有很多“假肉类”食品(例如火腿肠)也由植物蛋白制成,所以这个三聚氰胺会不会存在于你我他大家的身体内,还真不好说了。
此次奶粉事件再次凸显我国饲料、畜牧、食品生产链的多层漏洞,至于这些漏洞什么时候能被修补齐全,可真不是一个单靠科学就能解决的问题。
相关链接
1,http://www.foodmate.net/tech/jiagong/jiagong4/14366.html
2,http://www.chilicity.com/publishhtml/4/2008-09-11/20080911121805.html
3,http://www.emea.europa.eu/pdfs/vet/mrls/077000en.pdf
更多请见三聚氰胺
评论